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
【目的】 评价口腔鳞癌(OSCC)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(MDSC)变化及与临床意义。【方法】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(OSCC组)及20例健康志愿者 (对照组)外周血标本,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 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,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、7天、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;分选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,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、精氨酸酶活性检测,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;检测血清IL-6 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+CD33highH...

Full description

Saved in:
Bibliographic Details
Format: Article
Language:zho
Published: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 2013-01-01
Series: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
Subjects:
Online Access:http://xuebaoyx.sysu.edu.cn/zh/article/43574137/
Tags: Add Tag
No Tags,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!
_version_ 1841530789217435648
collection DOAJ
description 【目的】 评价口腔鳞癌(OSCC)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(MDSC)变化及与临床意义。【方法】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(OSCC组)及20例健康志愿者 (对照组)外周血标本,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 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,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、7天、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;分选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,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、精氨酸酶活性检测,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;检测血清IL-6 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+CD33highHLA-DR- MDSC变化的相关性。 【结果】 (1)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(2.68 ± 0.21)%和(0.65 ± 0.05)%,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,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01)。(2)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是一群CD14+CD15- 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(M-MDSC) ,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。(3)M-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,临床Ⅲ、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、Ⅱ期患者外周血M-MDSC比例分别为(3.01 ± 0.35)%和(2.19 ± 0.19)%,前者明显高于后者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5),但M-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、性别、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,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(P < 0.05)。(4)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-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(7.46 ± 0.57)%,7天后逐渐下降(2.56 ± 0.20)%,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(1.07 ± 0.06)%,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01)。(5)患者外周血中M-MDSC变化与IL-6含量呈正相关性 (P < 0.001)。【结论】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-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,针对M-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。
format Article
id doaj-art-deb30474d0b54c0986efc567e9c7fea4
institution Kabale University
issn 1672-3554
language zho
publishDate 2013-01-01
publisher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
record_format Article
series 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
spelling doaj-art-deb30474d0b54c0986efc567e9c7fea42025-01-15T02:59:16Zzho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1672-35542013-01-013443574137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【目的】 评价口腔鳞癌(OSCC)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(MDSC)变化及与临床意义。【方法】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(OSCC组)及20例健康志愿者 (对照组)外周血标本,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 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,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、7天、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;分选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,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、精氨酸酶活性检测,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;检测血清IL-6 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+CD33highHLA-DR- MDSC变化的相关性。 【结果】 (1)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(2.68 ± 0.21)%和(0.65 ± 0.05)%,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,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01)。(2)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+CD33highHLA-DR- 细胞是一群CD14+CD15- 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(M-MDSC) ,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。(3)M-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,临床Ⅲ、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、Ⅱ期患者外周血M-MDSC比例分别为(3.01 ± 0.35)%和(2.19 ± 0.19)%,前者明显高于后者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5),但M-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、性别、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,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(P < 0.05)。(4)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-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(7.46 ± 0.57)%,7天后逐渐下降(2.56 ± 0.20)%,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(1.07 ± 0.06)%,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 < 0.001)。(5)患者外周血中M-MDSC变化与IL-6含量呈正相关性 (P < 0.001)。【结论】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-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,针对M-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。http://xuebaoyx.sysu.edu.cn/zh/article/43574137/口腔鳞癌髓系抑制细胞免疫抑制白细胞介素6
spellingShingle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
口腔鳞癌
髓系抑制细胞
免疫抑制
白细胞介素6
title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itle_full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itle_fullStr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itle_full_unstemmed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itle_short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itle_sort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
topic 口腔鳞癌
髓系抑制细胞
免疫抑制
白细胞介素6
url http://xuebaoyx.sysu.edu.cn/zh/article/43574137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