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鼠脑梗死后缺氧组织显像的动态变化
【目的】 研究大鼠脑梗死后缺氧组织是否能长期存在及其动态变化。 【方法】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(MCAO)模型,分别采用99Tcm-HL91放射自显影和EF5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缺氧显像。分持续缺血组(PI)、1.5 h缺血再灌注组(1.5 h IR)、2 h缺血再灌注组和3 h缺血再灌注组4组,放射自显影的观察时间点选取手术后1 d和14 d,免疫荧光则选取术后1、3、7、14、21 d,每个时间点各3只大鼠。【结果】 放射自显影显示1.5 h IR组手术后1 d和14 d均为缺氧阳性,其余各组均阴性;免疫荧光示1.5 h IR组术后1、3、7和14 d均有缺氧组织,面积(um2)有缩小倾向...
Saved in:
Format: | Article |
---|---|
Language: | zho |
Published: |
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
2009-01-01
|
Series: | 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 |
Subjects: | |
Online Access: | http://xuebaoyx.sysu.edu.cn/zh/article/43578555/ |
Tags: |
Add Tag
No Tags,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!
|
Summary: | 【目的】 研究大鼠脑梗死后缺氧组织是否能长期存在及其动态变化。 【方法】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(MCAO)模型,分别采用99Tcm-HL91放射自显影和EF5免疫荧光的方法进行缺氧显像。分持续缺血组(PI)、1.5 h缺血再灌注组(1.5 h IR)、2 h缺血再灌注组和3 h缺血再灌注组4组,放射自显影的观察时间点选取手术后1 d和14 d,免疫荧光则选取术后1、3、7、14、21 d,每个时间点各3只大鼠。【结果】 放射自显影显示1.5 h IR组手术后1 d和14 d均为缺氧阳性,其余各组均阴性;免疫荧光示1.5 h IR组术后1、3、7和14 d均有缺氧组织,面积(um2)有缩小倾向(分别为21 478 ± 8 254、 4 405 ± 1 490、2 647 ± 463和1 612 ± 239),但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减弱(分别为1.66 ± 0.07、1.75 ± 0.02、1.68 ± 0.08和1.64 ± 0.01);而其余各组在术后7 d均已无缺氧组织。【结论】 与人类脑梗死相似,大鼠脑梗死后缺氧组织可存在较长时间,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;1.5 h IR的大鼠MCAO模型是研究脑梗死后缺氧组织长时间存在的合适模型。 |
---|---|
ISSN: | 1672-355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