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扰素治疗后病毒性肝炎病人#br#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检测及意义

摘 要 使用4 种α-干扰素的98 例病毒性肝炎病人, 在治疗前、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测抗干扰素中和抗 体, 结果发现阳性率为34.7%, 该抗体的产生与病人的性别、年龄、治疗前ALT 水平、肝炎病毒感染类型、以及肝炎的 临床类型均无显著相关;低剂量干扰素较易产生中和抗体;使用不同干扰素制剂产生中和抗体存在差异, 其中以 rIFN-α2a 最高, IFN-αN1 最低;但中和抗体的出现对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影响不大, 由于病例数较少,干扰素治疗期间 出现的肝炎再活动现象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的关系, 未能下结论。...

Full description

Saved in:
Bibliographic Details
Main Author: 徐启桓 彭文伟 陆玮伦
Format: Article
Language:zho
Published: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 1997-01-01
Series: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
Subjects:
Online Access:http://xuebaoyx.sysu.edu.cn/zh/article/43589750/
Tags: Add Tag
No Tags, Be the first to tag this record!
Description
Summary:摘 要 使用4 种α-干扰素的98 例病毒性肝炎病人, 在治疗前、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测抗干扰素中和抗 体, 结果发现阳性率为34.7%, 该抗体的产生与病人的性别、年龄、治疗前ALT 水平、肝炎病毒感染类型、以及肝炎的 临床类型均无显著相关;低剂量干扰素较易产生中和抗体;使用不同干扰素制剂产生中和抗体存在差异, 其中以 rIFN-α2a 最高, IFN-αN1 最低;但中和抗体的出现对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影响不大, 由于病例数较少,干扰素治疗期间 出现的肝炎再活动现象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的关系, 未能下结论。
ISSN:1672-3554